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以新古风 绘桃源情
最新公告

    本院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正式启动。

以新古风 绘桃源情

发布时间:2016-12-05 14:41:34

    我的国画创作一直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我生在平谷,长在平谷,生活在平谷,家乡给予我的一切都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我的思维、情感,左右着我的创作方向,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汇成一种家乡情结,而这种家乡情结对我的艺术观念、创作理念的形成,以及今天的作品图示结构和笔墨语言的产生,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如同天边的那一轮明月从最初到现在一直跟随着我,照耀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为我的心灵和思想带来启示和光明。

    我在多年的写生、创作过程中,在多年的外出采风、考察中,渐渐的发觉艺术的观照最终需要内心的觉醒,艺术的存在需要自我的认知。今年我在随北京德泰书画院组织的中东三国(土耳其、埃及、阿联酋)文化之旅艺术考察的过程中,感悟颇多。此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让我对传统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考察团行进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时,参观了老皇宫的瓷器博物馆,我见到陈列在展馆中的十五世纪中国绘制的青花瓷器的那一刻,内心是极度震撼的。我当时的感觉是:任何试图用来赞美青花瓷器的词汇都是徒劳的!虽然之前我不止一次到过景德镇,多次见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精品,但是当我在异国他乡,在我沉浸在满眼阿拉伯文化艺术的氛围中时,我真的有一种领悟从心头升起。我只有静静的欣赏,默默地沉思,我的艺术思想在那一刻清晰了,明确了,刹那间更加肯定了一个说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论之前听说过、诉说过多少遍,但都没有自己领悟的深刻。所谓的全球一体化,并不适用于文化、艺术,因为一体化的文化艺术,意味着本民族文化的异化或者被同化,那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最为悲哀的事。

这让我更加坚信了一点,所谓的形而上的艺术作品,其根基都在于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深入程度,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自然和生活的给予而独立创造。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程度,关系着作品的深度。也可以说,有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艺术作品。近几年来,我的主创作品《桃源深处》系列,就是以平谷二十万亩桃林为创作大背景而展开的。在多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古人以及近现代的名家不乏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个题材,但是大多所绘景物为阳光普照的白天。前人所绘虽然已法度完备,意境高远,但我总觉得不能传达我的情意,更不能体现时代特色,我相信艺术贵在独创,贵在体现自我。明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意常则造语贵新,语常则倒换须奇;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他人用拙,我独用巧”。所以,我在有一段时间里,经常在早晨太阳即将升起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之际而登山临水,观云望月。因为我发现这个时间段虽然比较短暂,但是阴阳虚实的变化最为丰富,所以我决定在创作《桃源深处》系列作品时以夜色为基调,创作出一种有别于他人的中国画作品,形成一种立根在传统基础上的带有时代印痕的新古风面貌。所谓新古风,我个人理解是:不脱离传统做无根之木;不脱离自然做无源之水;不脱离生活作无病呻吟;不脱离本心而始终有个我在。

我比较喜欢道家思想,不仅因为阴阳学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文化,更因为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老庄哲学,比如:“道法自然”,还比如:“反者道之动”等等观点,可以说早已如影随形的融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要从自然界中选取一位能够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的代表的话,我觉得月亮无可替代,是不二之选。从古至今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而且月亮的月印万川,月亮的阴晴圆缺都不言而喻的诉说着“道”之精神。所以我将一轮明月高悬于画面之中,静穆的画面上 清幽的山谷静默无声,山峦间一株株桃花静静地绽放,小小的村庄沐浴着银白的月光宁静安详。我想这样的情境总会触碰到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向往,也有一种空寂辽远的思乡。能让人在观画后抛却笔墨技法、抛却身份、职业,超越时间、跨越空间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完成心灵上的对接。因为我一直认为“艺之根本唯于一心也”,笔墨技法始终只是渡河之筏,传情达意才是创作之本真。我觉得《桃源深处》系列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对症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心态太浮躁,都会在某个时候希望亲近自然,渴求平和、平静的生活,我的画应该是画给这样一些渴求心灵释放的人们,所以我想将自己对于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汇于自己的画中,我希望他们在看到我的画的时候能够静静的去感受画中的沉静、宁静,可以安静的思考,可以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

    近年来我的《桃源深处》系列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的展赛中入展、获奖,多次在全国各类学术邀请展中展出、出版,被众多的艺术机构以及收藏家收藏。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桃源深处》系列作品的基础上,我开始更多的关注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关注眼前的景物人事。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家乡情节,还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因为我外出全国各地写生、采风多年,随着阅历增加,见识增长,面对山河之无限更觉一身之卑微,无法也不可能遍览祖国之名山大川,更不要说世界各地之风光;其二深感以有涯之人生在面对无涯之传统文化历史时,假使能够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无法悉数领略古今中外的文化遗存。因此,2014年初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平谷地上文化遗存保护最完整的道教名山丫髻山,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月印万川—丫髻祈福》系列作品。今年上半年刘家店地区的云岩禅寺开始重修,我在多次采风、写生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云岩清风》系列小品,云岩禅寺初建于辽金时期,曾经香火鼎盛,僧侣云集,但在抗战期间毁于战火,只余一地残垣断壁、龛洞残墨。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丰富笔墨语言和画面意境,我主动拓展了自己对于自然和传统的内涵,不仅在画面中描绘了所见的,也画出了所思的,所听说的,所感受到的,将真实与虚幻通过笔墨融为一体,通过打破时空、夸大色彩语言的运用,形成了一个色彩丰富,瑰丽奇幻的《观物游心—云岩清风》小品系列,未必合常理但合我情,未必合成法但合我心。

下一步,我将继续扎根传统,立足当代,关注家乡,关注当下,基于我对于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以浓墨重彩的表现方式,以新古风的创作理念画我家乡山水,抒我家乡情怀。并以此为创作源泉,用自己的表现方式,用不同的笔墨语言,把家乡的文化景点、自然风光中所蕴藏的大美、内美,通过中国画这种唯美、内美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绘画知道平谷的真,平谷的善,平谷的美。

岁次乙未秋月白露时节马耘于京东溯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