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坤 山 墨 语
最新公告

    本院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正式启动。

坤 山 墨 语

发布时间:2016-12-05 14:33:17

作者:张坤山

(十七)

苏东坡曾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学书先攻正书即楷书,继而再习行书,再后为草书,是通常学书之道,苏东坡已经作了肯定。当前一重要领导人也有此言谓之“有的人不会写楷书,直奔行草书,还敢拿去裱了送人。”虽然一个是说学问事,另一人则是说的贪腐事,然道理相通,言之深刻。

除了从楷书入手的途径,学书也有另起端倪者,如日本的书法教育是因材施教尊重兴趣爱好,不少初学从篆隶入手,未经楷行训练,后来也取得非凡成功的。我亦认为,从正书入手重点解决实用和法度问题,如果抛开实用性不顾,从掌握笔法的角度看,上手写篆隶,不写楷行,反倒能够不受法度束缚,尽快走向表意层面。苏东坡的体会深刻,言之真理,然新的尝试和途径,如更为直接便捷,似应因人而异,避免强求,方能事半功倍。

(十八)

“当代无大师”或“呼唤大师”较长时期以来是个书法界的沉重话题。我曾在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上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前,书坛曾出现过一批大师级人物,如沙孟海、林散之、王遽常、白蕉、沈尹默、陆维钊、萧娴、游寿、费新我等。近30多年来,除启功先生可称大师外,几乎无人能荣耀此誉。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书协成立后,书坛有了名利场,书家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潜心研究和深入学问的少了,经营书协位置的人多了;二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心浮躁,利益薰心,考虑市场效益多,安于精心创作的少了;再是鉴赏审美混乱,作品优劣难辨;还有过多的展览和评奖活动以及诸多的社会事务忙于应酬,使得书法家们很难安心创作钻研学问。

由于上述原因,当代无大师成为必然,大师仅靠呼唤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批甘守清贫寂寞,能为时代担当,愿为学术献身,不计功名利禄的德艺双馨者,才有可能被时代召唤,终成大愿。

(十九)

“书法本体”和“盛装书法”的提法带有某些学术意义,对当前书法创作观点上略有分歧的两种思想。

“盛装书法”的提出源于书法的评选和展厅效果,通常是将某件作品进行色彩调配、书体组合以及做旧处理,在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总体看,在以往的重要展览评选上这类作品有一定优势,抢走了一些机会。在“盛装书法”占领一定优势后,“书法本体”观念应运而生,有些人认为,书法作品或展览或获奖,应该看其书法创作本身的质量,不应把精力放在如何装饰上,书法本身具有文化属性,尽量纯粹质朴些。两种观点寻异,但共同的是为了保证作品质量,就象某一人,“盛装书法”是为了穿着漂亮,而“书法本体”是为了身体健康。倘若身体健康再穿上漂亮的衣裳登不更加光彩?当然,首先要健康,其次才是盛装。